刘子山别墅群揭开面纱,18幢别墅进入修缮收尾阶段
2023-08-01 21:21:27
来源: 半岛都市报
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
经过一系列“绣花式”保护修缮,拥有百年历史的刘子山别墅群修缮工作进入尾声。8月1日,记者探访了解到,位于市北区上海路-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刘子山别墅群基本完工95%,共19幢别墅,现有18幢已经进入修缮收尾阶段。目前,上海路-武定路历史街区初现雏形,将面向品质餐饮、特色民宿、高端体验等开展业态落位。
王度庐故居修缮保护基本收尾
作为青岛最早成片开发建造的建筑群落,刘子山别墅群历经百年风云变幻留存至今,成为除八大关建筑群外,唯一一处大体量、成片区的别墅群。其档次之高、保护之完好,在青岛极为罕见。
(资料图)
刘子山别墅群基本完工
据介绍,20世纪20年代前后,青岛首富刘子山在上海路、武定路、宁波路区域修建了十九栋独栋住宅,应为刘子山早期的地产,南至上海路,北至宁波路,东至武定路,西至上海支路,以上海支路为界划分为南、北两个片区,总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6527平方米。
位于宁波路4号的王度庐故居就是其中之一。根据史料记载,王度庐(1909年-1977年),满族,原名王葆祥(后改名葆翔),字霄羽。“度庐”是其写武侠小说时用的笔名。他与“奇幻仙侠派”还珠楼主、“社会反讽派”宫白羽、“帮会技击派”郑证因、“奇情推理派”朱贞木共称“北派五大家”。1937年,王度庐与夫人来到青岛居住。正是在这个小洋楼上,王度庐创作出武侠小说《卧虎藏龙》,由此改编的电影则是华语电影的经典之作。
王度庐故居
王度庐故居北侧为宁波路,西侧为上海支路,南邻观象山,东邻贮水山,西邻内海胶州湾的原小港码头,南接中山路历史街区,属于砖木混合结构。8月1日中午,记者来到王度庐故居。该别墅为独栋二层庭院住宅,简欧风格,石勒脚孟莎顶,立面简洁开竖向对窗,设有露台。目前,别墅已经基本收尾。从别墅外观看去,无论是露台处斑驳的石头,还是西门两侧石柱,以及屋顶的瓦片,都能看到岁月侵蚀的历史痕迹。
王度庐故居
青岛环海湾集团刘子山别墅项目总包单位工作人员孙喜顺介绍,征收前这栋两层小楼至少住了8户人家,房屋结构被大肆更改。施工前,仅搜集别墅资料,就花费了两个月时间。从去年6月开始,共有木工、瓦工等30多个工人先后进场参与修缮工作,并在外立面、室外景观等方面雕琢打磨。
“由于年代久远,房屋加固便是修缮的第一步。”孙喜顺介绍,施工时,需要将房屋原有墙皮铲掉,把砖缝内填充物全部抠出,再在内墙挂钢筋网,外墙挂钢丝网,填充混凝土对墙体加固。修复完成后,对局部颜色不协调位置采用拼色剂做旧处理,并整体做憎水处理,增加墙体抗水抗冻融性能。处理墙面所用的拉毛工艺,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也极高,既要用力均匀,也要一气呵成。
历史建筑修缮是一个“内外兼修”的工程,不仅要还原建筑外表,还要达到建筑的保护、历史信息的留存与延续和兼顾未来使用之间的平衡。
“整个修缮过程中,完全贯彻‘修旧如旧’的理念,历史保护中心的专家每周有三五天前来修复现场指导。”孙喜顺说,项目团队对建筑的外墙、地板、门窗等都做了详尽的修缮方案。木楼梯、窗户、等也尽量保留原版款式。“还能继续使用的,我们都会尽可能保留,比如木制楼梯、屋瓦、石墙等。”
尽量还原旧屋的原始面貌
对工艺和工作方法的复制只是修缮施工的基础工作,对于历史建筑修缮来说,“一家一设计,一户一方案”不仅是对细节修缮的匠心追求,更是对历史的尊重。
位于上海支路9号的别墅,已经修缮完毕。8月1日中午,记者来到这处别墅,可以看到别墅主体呈不规则十字形,为仿欧式独栋两层建筑。
上海支路9号的别墅外观
据介绍,该别墅总建筑面积333.4平方米,占地面积约144平方米。根据栏案推测该建筑建于1920-1930年间,由刘子山设计建造。借鉴洋风,为同期建筑仿欧式独栋建筑代表。建筑材料为砖瓦石木,建筑的立面为粗面抹灰加石彻底座,该区域为中国最早的房地产开发项目。
孙喜顺介绍,刘子山别墅群原本用作“家屋”,但是港口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租房需求,刘子山便将别墅出租给高级职员以赚取丰厚的租金。刘子山病逝后,这19栋别墅房产所有权的继承完成分割登记,别墅由代理人统一对外出租,同时,也有刘子山的个别子女将分到的房产出售,原住户又自行对建筑进行改建。为了满足多人居住需求,租户们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搭建、改建,将别墅改得面目全非。于是,在修缮别墅前,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找寻档案,要以档案为参照,对搭建、改建得“面目全非”的别墅进行“绣花式还原”。
上海支路9号的别墅内部
“这处别墅之前也主要用作民房,由于年代久远、保护工作不到位,修缮前较为破败。”孙喜顺说,“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图纸资料,并对照图纸将违建全部拆除,用高压水枪对老石柱冲洗,还原旧屋的原始面貌,为修缮打好基础。”
上海支路9号的别墅内部
如今,别墅的外部绿化部分已全部完成,走进别墅,内部装修精美,楼上楼下有多个房间,屋内均用木板包墙,处处透露着古典、厚重和雅致。
孙喜顺介绍,针对该别墅,修缮时维持外立面历史形式和基本轮廓,门窗洞口的位置不变,重点部位缺失的线脚、窗间装饰花纹等装饰构件以及阳台孔洞,依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和现状情况按照原材料、原样式进行了恢复。
刘子山别墅群
站在上海支路上,往南、往北看,一栋栋基本修缮完毕的别墅已经展露容颜,揭开神秘面纱。这些别墅均在深入理解城市文脉、建筑历史的基础上,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和《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》的要求,做好保护与更新的统一,尽可能恢复建筑原有风貌特征;同时建筑使用功能上考虑了建筑修缮后产业导入的要求,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后,产业导入提供载体、创造条件。
“南区、北区各9栋,目前18栋别墅的修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。”孙喜顺说,下一步刘子山别墅群将进行整体提升后,交由专门物业管理。
组织专家力量挖掘老建筑历史
在青岛,名人故居是一个可作为城市历史文化微缩样本的特别存在。它不仅彰显这座城市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云际会的人文鼎盛,也赋予了这些建筑以精神内涵。因此,挖掘历史建筑的文史资料,是建筑保护修缮的一项重要工作。
刘子山别墅群
根据市指挥部最新统计数据,全市共有370处里院,市北区共有206处,14平方公里范围内有201处(除遵化路外)。其中,上海路-武定路、馆陶路街区有里院69处、无棣路街区19处。从市档案馆、图书馆搜集完成核心区内22栋建筑文史和业态变迁挖掘,包含里院及启动区,其他30栋待挖掘。从城建档案馆、设计院建筑评级报告、不动产交易中心搜集文史资料挖掘,完成核心区内36栋建筑档案挖掘及整理,包含里院及启动区,外围11栋待整理、获取部分老照片。
四方路街区共有里院86处,目前已全部完成文史资料、历史图纸、原貌照片等历史资料挖掘。跟进历保建筑优秀作品集编制进度,目前已完成四方路26处、上海路武定路馆陶路5处的编制。市北名人王度庐、王垿故居相关文史资料整理完成。
刘子山别墅群
其中,王垿故居位于市北区中山路北段的“上海路-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”内,西侧为陵县路,是由清朝书法家、翰林学士王垿于1913年在青岛建造。该建筑位于陵县路25号,属于里院式建筑,沿街立面偏欧式,硬山顶,石砌台基,门窗套用装饰性红砖起拱券;内院设计结合家族居住考虑,采用中式风格,檐廊用垂帘吊柱+挂落。据传说,楼正面一层有两个门,二层中间有个阳台,看起来像“品”字,二层加“品”,暗寓房屋的主人原是二品官员。
刘子山别墅群
记者采访了解到,为了挖掘老里院老建筑的文史资料,市北区组织成立专业团队、组织专家力量,集中精力进行了历史文化街区文史挖掘、照片收集、文件整理,形成了“一院一档”工作体系,目前已全部完成大鲍岛片区里院建筑的历史资料,其他街区资料正在开展推进,积极发挥档案价值,将档案成果将助力打造5A级景区,青岛老城申遗。
[责任编辑:cqsh]